【荆州法院立心青年讲坛】张薇:在基层沃野拔节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28  访问次数:132


微信图片_20250728085710.jpg

张薇,19909月出生,本科学历,现任市中院政治部人事处处长,挂职监利市白螺镇党委副书记。

大家好!今天回到这里,内心充满感激,感谢组织给予我深入基层锻炼的宝贵机会。去年八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对未知的忐忑,我来到了刘禹锡笔下“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监利白螺镇,在这里挂职党委副书记。诗句中的意境很美,但真正融入其中,我才深切体会到这份“美”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今天,我想通过三件具体的工作,向大家汇报我在基层的成长和体会,也希望通过这三项工作让大家看见基层、相信基层。

01在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中 读懂基层的“难”与“为”

初到白螺,我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第一次带队巡查的景象仍历历在目:15公里的公路河河面泛着浓绿;养猪场周边荒草丛生、露天的粪池恶臭蒸腾;河道沟渠里地笼网、迷魂阵密密麻麻……陌生的环境、全新的领域、厚重的方言,这一切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是老队长丁伯在电话里的倾囊相授,为我拨开了迷雾,也教会我,基层解题,光懂政策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对症下药的方法和智慧。

从盛夏到深冬,我带着工作队走遍了全镇11个村的每一处角落,查问题、督整改、回头看。其中,说服最后一家养殖户饶大姐退养的过程尤为艰难。初次见面向她宣讲政策时,她的情绪很激动,我的内心也十分紧张,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抚她的情绪,更担心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方法不当而激化矛盾。随后几天,我们和镇村干部一起多次登门,我观察他们不是生硬地讲政策,而是设身处地为她谋出路,联系大型养殖场托管她的10头生猪,协调工业园区的岗位解决她的后顾之忧。

当看到饶大姐最终清理猪圈决定退养的那一刻,我彻底明白基层工作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上传下达”,而必须用心去体察每一项任务背后具体而微的现实困境,用好解决问题、解释政策、解困帮扶“三把钥匙”,才能真正将“难事”办成“实事”。这也是基层教会我的第一课。

02在履职清单编制中 厘清基层的“权”与“责”

挂职期间,常听同事们笑谈:“不该干的事在干,干不了的事硬撑着干,该干的事反而没有精力干。”职责边界模糊,“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是基层的普遍之痛。

今年初,我的业务分工调整为分管党建等方面工作。分工调整后,我接手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牵头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编制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当看到各部门汇总上来的厚厚一沓1724条工作事项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比喻在我眼前无比具象。

清单编制过程本身,就是基层干部工作状态的缩影。上级要求专班集中脱产办公,而基层的现实是“一个萝卜三个坑”。怎么办?专班成员只有白天坚守各自岗位,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查法规、找依据。历经四个月的打磨,从1.0到12.0,三张清单初步成型,应该做什么、配合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清单上一目了然。

参与清单编制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减负,任重道远。减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减责”,而是通过理顺权责关系,让基层干部从属地管理“无限责任”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把有限的人力、精力和时间,聚焦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核心职责上来。这份清单背后,是专班成员默默的担当和付出,也让我对基层干部的坚守和不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03在党建示范带建设中 看见基层的“路”与“光”

如果说前两项工作让我认识了基层的现状,那么参与党建示范带建设,则让我感受到了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蓬勃生机。

年初,乘着荆州市“洪湖岸边是家乡”活动的东风,白螺镇韩埠村与市县职能部门结对共建。镇党委书记将这个重点项目交给我,带着我立足村情民意,逐项推敲共建计划。在部门实地调研时,又带着我到现场沟通协调,争取最优的方案和最好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我熟悉了项目从谋划、对接、协调到落地的具体流程,也对沟通协调的艺术与争取支持的智慧有了更深的领悟。

如今,在各方的支持下,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日益完善,刘崇龙烈士纪念馆展陈更加丰富,垃圾分类有序推行,夜晚的村道亮起了路灯。更令人振奋的是,闲置的小学校舍即将建起厂房,引进企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看着韩埠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豁然开朗,“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这绝非一句空话。它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打破了层级的壁垒,整合了分散的资源,更点燃了干部群众“拼抢干”的内生动力。我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力量、人心的力量,也对基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还有一个月,我的挂职就将结束。回首近一年的时光,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我深知,白螺给予我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得多。它让习惯了机关工作“舒适圈”的我,在压力与挑战中,褪去了书卷气,拓展了能力的边界,收获了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躬身入局的底气。

我也深感幸运,幸运于组织的培养与信任,让我得以扎根这片沃土;幸运于遇见众多朴实坚韧的基层战友,他们是我最好的老师;更幸运于能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政策落地、乡村蝶变的生动实践,这份经历弥足珍贵。

根深方能叶茂,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沃野的馈赠”,为法院的发展、为服务中心大局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谢谢大家!


文章出处: 新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