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奔波八小时 集中送达效率高

作者: 杨琼    发布时间:2020-06-30  访问次数:323

自疫情发生以来,监利法院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提高审判质效,除不断开拓网上立案、线上调解、“云庭审”等,还大力推行集中送达制度,即在案件受理以后、分配到承办法官前,通过EMS和专职送达团队双管齐下,集中向当事人送达相关法律文书。下面随一位基层法庭书记员的视角一起来看看现场集中送达的场景记录吧!

7:30

“今天早餐你们可要吃饱一点,我们今天的目标是送完八个副本。”早上7时许,白螺法庭庭长蒙军功对法官助理程力成、书记员黄娟以及司机常师傅说道。由于白螺法庭所辖白螺、柘木、尺八、三洲四个乡镇,尺八、三洲距离较远。为了更加高效地送达诉状副本,这天,蒙庭长把位于尺八、三洲的当事人的离婚纠纷送达任务集中在了一起,其中尺八有7个,三洲1个。

从法院出发到尺八镇需要一小时左右,为了按时完成送达任务,蒙庭长和两位干警按照各位当事人提供的住址提前一天规划好了路线,四人早早出发,开启了一天的送达工作。

930

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大家首先来到了住在尺八镇上的当事人甲某家里,由于当事人在外打工,家中只有父母在,法院干警向其母亲说明情况后,当事人母亲同意代为接收诉状副本及传票,第一个送达任务轻松完成。

10:00

第二个可就没有这么顺利了。诉状上被告的地址只精确到村,没有写具体的组别,且电话号码也打不通。送达干警来到该村时发现,现在该村已和其他几个村合并,这样一来,村里的人就更多了。几番询问村民,得到的回答都是村里没有这个人。“现在很多年轻人村里都不知道名字,找当事人的父亲可能好找一些。”蒙庭长提醒道。于是来到村委会,在该村书记的帮助下,得到了当事人父亲的联系方式,得知其父亲现在正在村里收龙虾的站点处工作后,一行人马上赶到该站点,找到了当事人父亲。因当事人在外地务工,与当事人联系后,其父亲同意代收诉状副本及传票等材料。至此,第二个送达任务才完成,而时间不知不觉已快11点,送达干警开始担心今天能否完成任务,好在接下来3个当事人地址相隔较近,送达过程比较顺利。

12:45

送完上午的5个副本,已经快到下午1点了。简单吃过午饭后,顾不上休息,马上来到第六个当事人的家里,却发现当事人家中没人。与当事人父亲联系,其电话也没人接听。“也许是去田里忙活了,早上我都还看到他屋里有人的……”在邻居的指引下,送达干警来到当事人父亲劳作的水田旁,经过询问后得知当事人下落不明,已经快三年没和家里人联系了。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决定采用公告送达方式,并详细询问了当事人父亲对案件的相关处理意见,做好调查笔录。

14:20

第七个当事人的家送达干警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上一次其家里没人,没能送成材料。这次,大家提前和当事人父母联系,确认家中有人。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其家里门虽然开着,但并没有人,电话也没人接,邻居也不知道当事人父母去向。由于还有另一个乡镇的送达任务,送达干警只好先行离开,等待联系上当事人父母后再来送达。

16:00

尺八镇的送达任务结束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三洲镇最后一个当事人的家里。无独有偶,送达干警发现门开着但家里没人,向邻居询问后得知当事人父母去卖龙虾了。于是来到村里收龙虾的站点,又被告知当事人父母刚卖完龙虾回家了,和送达干警恰好错过,一行人只好又立即赶往当事人家里。一波三折,终于见到当事人的父母,向他们解释清楚来意后,当事人父母同意代为接收副本材料,并表示会把材料上的内容告知当事人。

17:30

就这样,一路询问一路寻找,一天的送达任务总算告终,回到法院时,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奔波了一整天,虽然疲累,但想到应诉材料送达就代表着案件近期可以开庭,就能及时为当事人处理矛盾纠纷,心中的满足感也油然而生。

 

集中送达破解了法官逐个案件送达材料费时费力、影响办案效率的难题,让法官能够从繁重的送达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审理裁判,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群众诉累,使得矛盾纠纷能够快速化解。据悉,监利法院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司法送达模式,将集中送达工作纳入智能化管理系统,让集中送达流程更加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送达的准确率。


文章出处: 监利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