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刘佳:追光而行守初心
——学习刘杨萍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5-09-22  访问次数:222

132e9345159669a9df80edd2b801997f.jpg

翻开刘杨萍同志的事迹材料,一位对司法事业满怀赤诚、对群众饱含温情的人民法官形象跃然纸上。32年扎根基层,她从一名普通干警成长为全国优秀法官、审判业务专家;心系失足少年,她用“圆桌审判”与“帮教机制”点亮迷途者的归途;坚守初心使命,她以“零人情案”的答卷守护司法公正。学习她的先进事迹,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对如何坚守初心使命的深刻叩问。

学榜样,要学她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在刘杨萍同志身上,我看到了扎根一线、实干担当的奋斗底色。刘杨萍同志在法官员额制改革中坚决不搞“特殊照顾”,在案件办理中用今日事今日毕的行动打破“拖延思维”,以坚持原则的处事方式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全体干警树立了标杆。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以身作则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在每一个具体工作中“实打实”地付出,面对疑难复杂的案件,要主动牵头研判,面对法院建设堵点难点,要深入研究敢于破局,要让自己干起来,也要让“实干”成为全院干警的共同追求。

学榜样,要学她以心为灯、司法为民的初心本色。在刘杨萍同志身上,我读懂了温情司法、为民解忧的初心密码。法律条文虽然是刚性的,但司法为民却可以充满温度,为了让未成年被告人放下戒备,她推行“圆桌审判”,用充满生机的设计、温和的语气搭建沟通桥梁;为了防止失足少年 “一判了之”,她创建“四点合一”帮教机制,持续跟踪回访,让特殊未成年人重拾人生希望。她曾说过“最能打动当事人的,是法官在法律框架内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更是道破了司法为民的核心。我想司法为民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扎根于田间地头的调解,是融入在街头巷尾的普法,是彰显于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援助,更是一份份依法判决的裁判文书。我们要将承诺化作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法治的“人情味”。

学榜样,要学她以行为引、坚守底线的职业敬畏。在刘杨萍同志身上,我领悟到清正廉洁、坚守底线的行为准则。面对小学老师的说情,她既感念师恩,更坚守“法不容情”的底线,一句“我只有执法的义务,没有枉法的权力”,彰显了法官的职业尊严。这警示我,廉洁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更是法律人不可逾越的职业底线和道德根基,唯有坚守这份廉洁,司法才能保有公信力,法治权威才能真正树立,从而赢得人民群众最坚实的信任。

“重回审判席”是刘杨萍同志坚持训练的信念,而刘杨萍同志的精神和实际如同一束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以榜样为标杆,把“司法为民”的初心融入每一项工作,以担当破解难题,以温情践行使命,以廉洁守护公正,带领全院干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发展大局的征程中,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初心答卷。


文章出处: 监利法院